沧浪亭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子,始建于北宋,最初是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。北宋时期,苏舜钦遭贬,流寓吴中,买下此地,在前人的基础上修建沧浪亭,因感于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”,题名沧浪亭,自号沧浪翁,并作《沧浪亭记》。而沧浪亭之名便由此而来。
苏州沧浪亭,占地面积仅1.08公顷,是苏州四大园林拙政园、留园、狮子林中面积最小的园子。那么,这个面积最小的园子到底有什么吸引人之处呢?始建于北宋的沧浪亭,直至今日,依然园外清流萦绕,园内古木参天,竹影婆娑,堂轩简朴,漏窗精美,这就是它勾人心绪的魅力所在。
参天古树
世界文化遗产标志
沧浪亭内廊壁上的漏窗式样有108种之多,镂空的花纹也是绚烂多彩。透过漏窗,景区似隔非隔,似隐非现。望出去往往也是光影迷离斑驳,视觉效果更显独特。
1. 清香馆 馆内陈列的一套树根家具,为清末之物,系用福建榕树根精制,采其天然造型形有飞禽走兽图案,龙凤呈祥形态。
2. 五百名贤祠 同治十二年,布政使恩赐重建,此祠旧为儒教名胜,历代官吏每岁以时政祭。故祠内悬匾:“作之师”,为人师表之意。五百名贤祠,经数次兴废,名贤象有增有遗,现存名贤五百九十四人。
3. 翠玲珑 取苏子美诗“秋色入林红黯淡,日光穿竹翠玲珑”之意为名。历来为文人墨客雅游、静观、觞咏、作画之地。
4. 明道堂 此堂坐北朝南,开敞四合,宏伟庄严,为园中主厅,旧为会文讲学之所,四周廊屋与戏台连为一体,(戏台民国期间毁)。
5. 瑶华境界 此处原为古戏台,道光时筑,民国间渐渐荒废,1954年重修后改为现状。屋内悬匾“瑶华境界”为它处移悬此处。
6. 闻妙香室 取唐杜甫诗“灯影照无睡,心清闻妙香”之意,原为园主读书处。室前遍植梅花,早春暗香浮动,沁人心脾。
7. 闲吟亭 “千朵红莲三尺水,一湾明月半亭风” 。 描写夏日亭中见到的风光,意境深远,情趣高雅。

8. 仰之亭 六角小亭,亭壁嵌有一碑,上刻乾隆御题文征明像赞。柱上有对联,“未知明年在何处,不可一日无此君”。
9. 沧浪亭 飞檐翘角的石亭建于山巅,为康熙年重建,柱联“清风明月本无价,近水远山皆有情”为中国名联。亭额“沧浪亭”隶字由俞樾所书。这是园中压顶之作。
10. 林则徐草书“圆灵证盟”摩崖石刻。此是悟禅之语,圆灵指“月”,证盟,佛教徒对佛理之印证。

11. 看山楼, 位于明道堂南侧山石之上,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创建,取卢集诗:“有客归谋酒,无言卧看山”之意,故名。楼筑于洞曲之上,共三层居园之西南隅,登石阶到二层台阁,三面台柱,一面敞开,内壁悬挂“看山楼”匾额。
12. 复廊 将园内外的山与水有机地连在一起的,通过复廊,将园外萦回之葑溪纳入园景,是苏州园林中唯一未入园先得景之佳构。
(观鱼处,又名“静呤”)
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私家园林,古典园林的老祖宗,是国内唯一以“亭”命名的园林。以城市山林风格独树一帜。在园中粗粗浏览一番,便觉得历史文化堆积深厚,园林景色别有风味。
身居北宋苏舜钦的近邻,得便于走动,不然说不过去。在那里品茗喝茶,可以静下心来,抬头东张西望,逐渐加深对古典园林的欣赏与理解。低头想起清乾嘉时,那时的沧浪水绕园而过,沈三白和芸娘夫妻曾泛舟遨游,留下了令人回味的伉俪深情……。在他的(浮生六记)有记载,“亭在土山之巅,周望极目可数里,炊烟四起,晚霞灿烂。”可见当时的沧浪水域相当开阔。江山巨变,现在的沧浪水在西面的人民路便断头了。在尘世喧嚣中,老年生涯能沐身安详于此,过着天人合一的日子,是件乐事,
说了这么多关于沧浪亭,你喜欢吗?不论什么时候去,游客都不会很多,安静幽雅无喧嚣。正对面还有苏州仅存的“书院园林”可园,可以一并游览。
评论